大足黑山羊国家标准从5月起实施
近日,从大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获悉,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畜禽品种(配套系)大足黑山羊》(NY/T 4633—2025)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大足黑山羊有了国家行业标准。
《畜禽品种(配套系)大足黑山羊》规定了大足黑山羊的品种来源、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分级评定、性能测定,适用于大足黑山羊的品种鉴定和等级评定。
据了解,大足黑山羊是经大足区上百年的自然封闭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具有毛色纯黑、体型较大、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等特点,尤其是多胎性能十分明显,是我国珍贵的山羊遗传资源,是研究羊的繁殖遗传特性加快羊业发展的重要遗传资源,也是我国肉用山羊杂交改良和优良种质资源创制重要的母本资源,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被审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大足黑山羊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大足区建成市级资源保护场2个,国家级保护场2个,各类扩繁场(户)700余个。2024年,全区存栏16.33万只,出栏23.67万只。
此前,由于制定的地方标准《大足黑山羊》(DB50/ T 385—2011),已不利于大足黑山羊在全国范围内的制种、选种,急需要制定国内适用的行业标准。2016年,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将大足黑山羊立项列入农业农村部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由大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负责起草,并通过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终审。
“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利于大足黑山羊的保护与推广利用,提升大足黑山羊品牌价值,实现养殖提质增效。”大足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主任冯中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