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MB164596XH/2024-00079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减办〔2024〕6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防灾减灾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应急局 | [ 发布日期 ] | 2024-03-20 |
[ 成文日期 ] | 2024-03-20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MB164596XH/2024-00079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减办〔2024〕6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防灾减灾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应急局 |
[ 发布日期 ] | 2024-03-20 |
[ 成文日期 ] | 2024-03-20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大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盛京棋牌重庆市大足区2024年自然灾害趋势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大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盛京棋牌重庆市大足区2024年自然灾害趋势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减灾委、区安委会成员单位:
为做好2024年全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区减灾办、区安委办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和有关领域专家,对全区年度自然灾害趋势和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现将《重庆市大足区2024年自然灾害趋势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印发给你们,请各镇街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趋势分析研判,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
?
?
重庆市大足区减灾委员会 ??????重庆市大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办公室 ??????????????????????????办公室
2024年3月20日
?
?
?
?
?
?
?
?
?
?
?
?
?
?
重庆市大足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3月20日印发 |
重庆市大足区2024年自然灾害趋势和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改革进入冲刺攻坚阶段,经济回归到合理区间并呈长期向好趋势,但国内大循环尚存在堵点,国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还在上升,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一、总体形势
自然灾害。大雨偏早、降水偏多、暴雨偏强、高温偏多,自然灾害趋势严峻复杂。从全区看,预计今年平均气温17.9—18.2℃,较常年(17.4℃)偏高0.5—0.8℃,与2023年(18.0℃)大致相当。降水量1015—1117毫米左右,较常年(1015.0毫米)偏多1成,较2023年(1283.2毫米)偏少1—2成。春季(3—5):预计平均气温17.9—18.4℃,较常年同期(17.4℃)偏高0.5—1.0℃,与去年同期(18.5℃)低0.5℃。降水量206.5毫米,较常年同期(229.4毫米)偏少1成,较去年同期(172.2毫米)偏多2成。夏季(6—8月):预计平均气温26.4—26.9℃,较常年同期(25.9℃)偏高0.5—1.0℃,较去年同期(26.1℃)偏高0.3—0.8℃。降水量507—558毫米,较常年同期(507.6毫米)偏多1成,较去年(753.3毫米)偏少2—3成。秋季(9—11月):预计平均气温18.7—19.2℃,较常年同期(17.7℃)偏高1.0—1.5℃,与去年同期(18.9℃)大致相当。降水量181—204毫米,较常年同期(226.2毫米)偏少1—2成,较2023年同期(327.5毫米)偏少4成左右。初冬(12月):预计平均气温8.5—9.0℃,较常年同期(8.0℃)偏高0.5—1.0℃,较去年同期(8.6℃)偏高0—0.4℃。降水17—19毫米,较常年同期(17.2毫米)偏多1成,较去年同期(8.5毫米)偏多1倍。
安全生产。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进入集中暴露期,安全生产防大控大压力增加。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入和重大工程建设增多,要素流动频繁,安全风险集聚;交通、建筑、消防等行业领域风险隐患进入集中暴露期,事故防控压力大;矿山、危化、工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小散乱弱”的情况仍较突出;管道线路、生产设备、机械装置、安全设施等进入集中老化期;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九小场所”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技能比较缺乏;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存在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等问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安全投入减少、管理水平下降。
二、自然灾害趋势预判
(一)气象灾害。预计汛期将有5—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大足城区将有2—4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洪涝风险为一般风险。大雨偏早。大部地区大雨将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较常年(5月中旬)偏早。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气象干旱偏轻。预计春季到初夏,我区可能出现轻度气象干旱,8月中下旬开始,可能有20—25天轻度气象干旱,总体与常年基本持平。高温偏多。预计夏季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20—35天。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38—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有阶段性连阴雨。预计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上旬和9月上旬,大部地区有6天左右的阴雨天气。
(二)洪旱灾害。洪水。2024年汛期,我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将出现一般洪水,部分河流可能出现较大洪水,各水文站年内最高水位可能出现在7月至8月,其中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高升河、雍溪河等可能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洪水;龙水镇、智凤街道弥陀场和登云场、雍溪镇、回龙镇、拾万镇、珠溪镇、三驱镇主汛期(6-8月)可能出现较重汛情;拾万镇、雍溪镇、中敖镇、宝顶镇等山洪灾害风险较大。山洪。汛期需重点关注拾万镇、中敖镇、宝顶镇等山洪灾害危险区较多的区域。城市内涝。风险主要集中在下穿道、低洼地带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等城市低洼处及历史易涝积水点。干旱。今年伏秋旱明显,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始旱,总旱时间约为25天,连旱时间约20天,强度中等,干旱区域主要在高坪、中敖、铁山、高升镇等高山易旱地区。
(三)地质灾害。2024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接近常年。重点区域为北部、西北部,重点镇街为中敖、高坪、高升、宝顶、玉龙等滑坡、崩塌密集发育的陡崖带,以及公路沿线可能发生危岩崩塌的区域、房前屋后边坡、临坡临崖和工程建设及其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等。
(四)地震灾害。2024年全区地震活动水平可能高于2023年,大部分地区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
(五)森林火险。预计2024年我区森林火灾易发生时间段为3—4月、7—10月。3—4月是春防的关键时期。春耕生产、疫木除治、旅游踏青?、祭祀等野外用火集中,预测火情多发镇街为棠香、龙岗、智凤、龙水、宝顶、万古、中敖、三驱等人口较多镇街的人为祭祀用火。7—10月是夏防的重点时间段。高温酷暑,林区避暑人员多、停留时间长,农事、祭祀用火增加,各类火源点多面广,叠加林区废弃易燃易爆物品等不确定因素,管控难度急剧上升,发生火灾概率较大。重点区域为巴岳山一线重点林区的镇街和西山林场等。
(六)农作物有害生物。去冬今春气温总体偏高,降水东多西少,大部地区无气象干旱,整体利于病虫害越冬,田间残留菌源充足。根据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初步研判分析,预估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程度总体4级偏重,发生面积22万亩(次)左右,病虫害大发生可能延续。
(七)林业有害生物。2024年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春旱则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发生成灾的可能性较大,目前除松材线虫病害较重以外,其他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危害为主。
三、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交通运输。道路交通?。随着人、车、路等交通要素持续增长,事故防控压力大;网约车和租赁车的兴起,网络约车事故、租赁车事故随之增多;“三客一危一货?一校?”“两非一租”、面包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重点车肇事肇祸引发的群死群伤事故风险较为突出;农村道路安防设施欠账多,待治理的临水临崖道路隐患存量大。暴雨洪涝易引发高架线路、隧道洞口、靠山以及低洼车站、区段发生雨水倒灌、山体滑坡、树木侵限等风险。水上交通。?受强降雨、浓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及枯水期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船舶碰撞、触礁、搁浅、翻沉等事故。
(二)建设施工。2024年固定资产投入和重大工程建设增多,一些项目在赶工期、抢进度的同时容易忽视施工安全。高处坠落事故仍是起数最多、亡人总数最多的类型;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等事故占比较大;此外,还需关注淹溺、车辆伤害等事故。岁末年初开复工阶段、汛期暑期、雨雪大风等特殊天气、节假日以及重要节点时段等特殊时期,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薄弱期,也是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农村自建房。既有农村自建房方面,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容易造成农村自建房出现安全隐患。由于使用寿命长,农村群众举家外出务工等导致房屋长期闲置、缺乏维护等,也会加速房屋老化、出现安全风险。新建农村自建房方面,大量农村自建房未经专业设计,施工人员混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三)消防。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业综合体、老旧小区、古镇、校外培训机构等风险场所点多面广,隐患消存量、控增量压力仍然较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商物流、医养结合场所、电竞酒店等新兴领域风险持续增加;老百姓堵塞安全出口、违章用火用电,私家车违规占用消防车道等较为普遍,居民住宅火灾占比较高。
(四)工矿商贸行业。非煤矿山。部分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有差距,在经济复苏大环境下,有可能出现复工复产把关不严、流于形式的问题。受雨季和汛期影响,地下矿山透水和露天矿山滑坡风险加大。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具有固有危险性,动火、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多,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严重。“三重一高”部分企业设备完整性水平低,陈旧老化问题突出,精细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低,工艺装置自动化水平低,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自然灾害容易对危化品、烟花爆竹、油气管道装置设施安全运行、危险物品运输和仓库等建构筑物安全带来风险隐患。工贸行业。高温熔体、涉尘防爆等高风险领域因安全附件缺失或失效、人员误操作或应急处置失误等可能发生物理爆炸或者化学爆炸;有限空间作业、检修维修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等危险作业不落实安全审批和监管手续,危险物品储存、使用监管不严,导致发生一般事故的概率较大;低温雨雪、高温汛期等不良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增加了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危险化学品燃爆和熔融金属爆炸风险;受节假日、市场行情的影响,企业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时的事故风险增大。
(五)城市管理。桥梁隧道。汛期易导致暴雨洪涝,桥隧设施汛期安全压力增加。桥梁可能会遭受洪水、滑坡、船舶或漂浮物撞击造成桥体结构损伤,暴雨及山体滑坡造成隧道渗水、漏泥沙、钢筋锈蚀等病害,雨量过大可能引发道路内涝灾害等。汛期有阶段性热浪天气,会增加隧道内车辆自燃事故发生概率,引发交通事故和隧道火灾。桥隧设施还面临超限、超重车辆损害重要结构部位,交通事故造成结构设施损伤,易燃易爆、危化品运输车辆发生泄漏、交通事故造成大面积漏油引发爆炸等风险。环境卫生。水域清漂保洁工作安全事故可发性较高,天气炎热加上不规范的化粪池清掏可能造成化粪池爆炸事故,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将增大环卫作业人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六)通信及能源保供。通信。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可能导致通信基础设施损毁、镇街交通中断,应急抢修困难,极易造成干线传输环路损坏和大面积通信受损;高温干旱易引发森林火险,极易造成周边通信基站、传输线路损坏,导致周边居民通信受损;雨雪冰冻天气可能造成高海拔地区通信设施损坏。供水。春夏交替季节,水源容易发生藻类大量滋生;汛期的暴雨洪涝容易引发原水水质指标异常,破坏供水设施设备安全;气象干旱和高温会导致水源缺水风险,致使供水水量无法充分保障,在用水高峰和极端天气下,可能有供水缺口。供电。部分区域低温雨雪冰冻、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易发生风偏、雷击、冰闪、断线等事故,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造成电力设施损毁,持续晴朗干燥的天气加之烧荒等极易诱发山火灾害,可能造成输电线路、塔材等电力设施烧毁,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供气。自然灾害、建设施工、管材质量缺陷、腐蚀穿孔等导致设备故障、主要干线管网管道损坏,造成天然气中断或泄漏,影响正常用气,引发燃烧、爆炸等事故。工业用户生产设备设施较多,发生燃气事故后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居民用户、学校、餐饮行业燃气用户人员较为密集、事故发生后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社会影响大。对于燃气用户,还可能发生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成品油经营储存。少数成品油经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加油站(油库)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防控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安全投入不够,在硬件设施、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等方面还存在风险隐患。
(七)民爆及特种设备。民爆物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环节易引发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设备受损。节假日、暑期汛期、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涉及公众聚集场所和旅游景区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以及涉及工业的危化品特种设备等,事故风险增大。无物管、无维保单位、无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悬崖秋千、叉车、小型锅炉、燃气调压箱相关特种设备隐患多监管难,安全风险高。
(八)旅游。汛期强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危岩灾害等;高温天气易引发森林山火、游客中暑、水上游乐项目游客溺水等;暑期游客增多易导致景区出现人员拥堵、摔伤、踩踏等;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容易导致特种设备运行、道路交通以及室内景区消防等出现安全问题,同时容易造成游客滞留等不稳定因素。
(九)生态环境。预计全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较去年略有上升,主要由生产安全事故次生、交通事故次生、企业排污引发、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次生,重点时段集中在岁末年初、汛期、高温期间和第四季度等。
四、对策建议
(一)提升风险意识,强化责任落实。要以极限思维防范极端天气,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灾害事故的不确定性,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健全防御机制,加强应对准备,提升应急能力,强化“两委四指”统筹协调作用,压实各镇街和行业部门属事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加密会商研判,落实预警响应。在年度趋势分析基础上,按照时序开展汛期、汛期月度、秋季、冬季等后续阶段性趋势会商,不断更新、矫正预测分析。抓好每轮灾害天气过程的临灾会商,进一步提升研判精准程度,落实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强化预警响应一体化,全面推行重要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完善区域、行业、单位、部位灾害预警“熔断”机制,落实“断、禁、停、撤、疏”紧急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各类极端灾害。
(三)加快隐患整治,持续固本强基。针对防洪薄弱点、地灾隐患点、城镇低洼区、火灾易发区、在建工程、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水库、堤防护岸、城区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等重点设施,做好安全巡查、隐患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自动气象站、水利堤防工程、森林防火检查站、地质灾害点治理、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应急鹰眼监控、应急避难场所等重点工程建设,巩固自然灾害防治基础。
(四)防范重大风险,推进治本攻坚。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全区交通、建设、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整治,以及高层建筑、厂房库房、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整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持续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之策,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
(五)加强应急备战,提升救援效能。修订完善专项预案,分层次、分对象组织开展综合应急实战演练、镇街单点避险等系列演练。加强区、镇街两级专业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等,根据各轮灾害天气临灾会商部署,落实应急救援人力、物力“前置”措施,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一旦发生险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果断转移临灾区域群众,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同时严防已转移群众擅自返回,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落实物资保障,做好救灾准备。汛前完成救灾物资补充,在基本保障物资储备基础上,针对区域主要灾害类型,差异化配置充实救灾物资,根据临灾研判,及时跟进物资前置调度。加强灾情研判统计,及时启动救助响应,在年前已提前下达我区救灾资金基础上,根据灾情及时划拨资金,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处、有医疗服务”,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
?